主页 > 衣服百科 > 正文
试述明代文武官常服的形式和纹样内容?明代服装的几种基本款式?

 2025-03-28 23:31    和牧服饰  

一、试述明代文武官常服的形式和纹样内容?明代服装的几种基本款式?

戴乌纱帽、身穿盘补服是明代官吏的主要服饰,以补子来区分官职。这种袍服是明代男子的主要服式,不仅官宦可用,士庶也可穿着,只是颜色有所区别。平民百姓所穿的盘领衣必须避开玄色、紫色、绿色、柳黄、姜黄及明黄等颜色,其他如蓝色、赭色等无限制,俗称“杂色盘领衣”。明朝建国二十五年以后,朝廷对官吏常服作了新的规定,凡文武官员,不论级别,都必须在袍服的胸前和后背缀一方补子,文官用飞禽,武官用走兽,以示区别。其中文官飞禽代表其文采 武官走兽代表其勇猛。文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:一品为仙鹤,二品为锦鸡,三品为孔雀,四品为云雁,五品为白鹇,六口若悬河为鹭鸶,七品为氵鸡氵束鸟),八品为鹌鹑,九品为练雀。 武官缀绣的补子图案分别为:一品为麒麟,二品为绣狮,三品绣豹,四品绣虎,五品绣熊,六品绣彪,七品绣犀牛,八品与七品相同也是绣犀牛,九品绣海马

二、明代女服怎么穿

明式服装襟上爱佩饰物,多为金、珠、玉制成,统称杂佩,如垂挂在胸前的坠领,系于前襟的七事;走路有响声的禁步。还有一种佩饰,一条金链上,以环相连悬挂着四小物件:即镊子(一种一头固定,一头张开的铁制小工具,夹取细毛之用,人称毛镊子)、牙签、耳挖子和小刀,均是些妇女的生活实用品。

发饰。头髻,先为扁圆形状,发髻顶部饰以宝石花,称“挑心髻”。后来发髻梳高,以金银丝挽结,顶上缀有珠翠。后来由扁圆趋于长圆,有“桃尖顶髻”、“鹅胆心髻”等。假髻,比一般发髻高一半,戴罩在真髻之上,用簪绾住头发。明末时更为多样,有“懒梳头”、“双飞燕”、“到枕松”等。

头箍。最初,以棕丝结成网状,罩住头发,后来出现了纱头箍及热罗头箍,头箍由束发而成为一种装饰。再后来,只留一条窄边,系扎在额头眉上。额上系兜子,名“遮眉勒”。戴头箍的,多为年轻女子。髻式很多。

水田衣,为一般妇女服饰,各色零碎的锦料,拼合缝制而成,因色彩互相交错,形如水田,故名水田衣。初时的水田衣,先把各种锦缎料子,都裁成长方形,再编排缝制成衣衫。后来各种织锦料子变得大小不一,参差不齐,形状各不相同,有如戏台上的“百衲衣”。

弓鞋。明代女子沿袭了宋缠足之俗,所穿之鞋,称为“弓鞋”。 高底,香樟木制成。木底露外的,称“外高底”,有“杏叶”、“莲子”、“荷花”等名;藏在里边的,称 “里高底”,又称“道士冠”。老年的妇女,大多穿平底鞋,称作“底而香”

三、古代服饰分为哪几个朝代或大类?

古代服饰有6个朝代。

1、秦朝服饰

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国后,为巩固统一,相继建立了各项制度,包括衣冠服制。秦始皇常服通天冠,废周代六冕之制,只着“玄衣纁裳”,百官戴高山冠、法冠和武冠,穿袍服,佩绶

2、汉代的冠服制度

大都承袭秦制。直至东汉明帝永平二年,才算有正式完备的规定。汉朝的衣服,主要的有袍、襜褕﹝直身的单衣﹞、襦﹝短衣﹞、裙。汉代因为织绣工业很发达,所以有钱人家就可以穿绫罗绸缎漂亮的衣服。

3、魏晋时期

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、超然物外,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。姿容飘逸的魏晋风度也反映到了汉服上,这一时期的男子一般都穿大袖衫-大袖翩翩的衫子,上自王公名士,下及黎庶百姓,都以宽衫大袖,褒衣博带为尚。

4、南北朝时期裤褶。

裤褶是胡服。本来是窄袖。后来到南北朝,南方汉人把袖子改得很宽很宽,裤子也改得很宽很宽变成大口裤。太平无事时撒开裤管,飘逸;遇急事就用锦带将裤管缚住,实用。

5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杂裾服

传统的深衣制已不被男子采用,但在妇女中间却仍有人穿着。这种服装与汉代相比,已有较大的差异。在衣服的下摆部位,加一些饰物,通常以丝织物制成。

6、隋唐汉服

唐代官服。 唐代官员平时穿的服装圆领袍衫,通常用有暗花的细麻布制成,领、袖、襟加缘边,在衫的下摆近膝盖处加一道横襕,故又称“襕衫”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中国古代服装

相关文章